船的演变历史|木船文化
2021-07-22
远古时期,人类的祖先还处在采集、狩猎时期,活动场所主要有森林、草原、河流、湖泊。在没有水上工具的情况下,深水中的鱼群可望而不可得;对岸有野兽,可见而不可猎;洪水来了,来不及躲避就会淹死。它们在与天斗、与洪水猛兽的长期战斗中成长,并增加了他们的智慧。自然界中的现象对他们有种种有益的启示。古代观叶以为舟",反映出早期我们先人对于一些物能浮于水面的认识。或许正因为这一自然现象,使人产生出航的念头。坐在圆木上,人会顺水飘浮;如果还握着一块木片,就能往前划。若将这圆木掏空,人们便可舒适地坐在里面,并能随身携带自己的物品。它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船只,独木舟。后来人们又逐渐学会了就地取材,制作简单、平稳、装载面积大的筏子。筏类有很多种,有筏子、竹筏、皮筏等。
原始社会出现的独木舟和筏子,是人类征服河流斗争中的一大步。在大约3000年前,我们的国家开始出现木板船。板船出现后,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,并为船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造奠定了基础。后来人们又在长时间的航海实践中,用风行驶的船只——帆船。初始帆不能转动,只有顺风时才能使用;不顺风的时候,只能用船桨。以后人们在航海实践中逐渐发现,即使风向不变,只要使帆与风向成一定的角度,仍能受风吹来推船前进,所以人们创造了转动帆,在逆风的情况下,船也可以前进。
我们国家的帆船,在全世界都很有名。我国早在秦朝就能造出长三十米、宽六至八米、能载六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——海船。至汉代,能造百尺楼船。至宋代,载重超过二十万公斤的大船已建成。明朝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宝船,已有140公尺,宽60公尺。
自人类发明帆船以来,帆船就把人们带到世界的海洋上去旅行。十九世纪以前,世界上的一些大型船只都有风帆,桅杆高达30米,悬挂30多面帆。
数千年来,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科技的进步,帆最终被机械所取代,帆船也逐渐发展成有引擎的船,第一个代替帆的是蒸汽机。最早的汽船是由明轮推动的,后来又发展成螺旋桨,随后人们相继发明了涡轮机、内燃机、汽油机和核动力装置。
船舶材料,也从早期主要用木材发展到现代主要用钢铁。一些现代船只也是由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的。
随着造船材和船舶行驶动力的不断发展,人们造的船越来越大,载货越来越多,功能越来越完善,航程也越来越长。
作为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和众多岛屿的国家,中国也是一个拥有众多湖泊的国家。在古代,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,“逐水而居”。为从事水上活动,必须使用和制造渡船,最早的舟船也开始出现。从10,000到4000年前,人类利用古斧、古凿等不断成熟的木工技术建造独木舟。皮划艇的出现开始了中国造船业的历史。如今人们看到的,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千年前造的独木舟。这里是山东半岛荣成独木舟。它是隋朝双体船。三艘独木舟,证实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隋朝的四千多年间,中国木船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。
三国赤壁之战的斗舰
船舷侧设置有女壁,船身下方开有舵孔;舷内有女壁,重列战格,人在船上,无后顾之忧。所谓斗船,是用来作战的船只。这类斗船在三国赤壁之战中,孙权、刘备等率斗舰数十艘,驶向曹操营房,同时放火。火力发电、大破曹营,使曹军水师全军覆没。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上战役。
隋代龙舟
隋炀帝曾三次率庞大船队游历江都(扬州)。龙舟是隋炀帝乘坐的,上有四层建筑,有正殿、东西朝堂,全部用金玉装饰,下层则是内侍。龙的航程全靠拉拉,拉纤壮丁八万人,豪华程度可见一斑。就其规模和工艺而言,已是十分精巧、豪华。
宁波出土的宋代海船
其突出特征是设有松木构成的龙骨,并有6道水密舱壁,壳板底部装有减摇龙骨,这项技术比国外早了600年。
唐代游舫
游舫,是继隋代大运河上航行的大型豪华游船,供官吏乘坐。最高的有20米,上面有5层楼高。船身结构精巧,造型精巧,雕琢玲珑,装饰金碧辉煌,工艺已是炉火纯青。
大澳船
早期用于广东粤东沿海地区的拖网渔船,也可作货船。其形态特征是前窄后宽,与水鸟相似,船首一对渔眼,看上去虎虎生风。大澳船航行平稳、快捷,至今仍沿用。
两头船
这是明朝的战船。因为双头舵,才能做到东风西驰,西风东行。可在航行时旋转,自由地进退,非常灵活。
客舟
运往汴河的有货船、渡船、游船等,只是其中之一而已。船型美观,结构紧凑合理,是唐宋时期造船水平高的集中体现,在中国造船史上具有特殊地位。
宁波船
大部分都建在温州、宁波。船的底部有龙骨,首尖尾阔,靠帆航行。
清代广东水师快船
此型船舶特点为风时用帆,无风时划桨,旋转灵活,航速快。清廷广东水师提督在鸦片战争期间使用此种船只。
王爷船
闽台两地用来进行民俗活动的渔船。“王”,民间对瘟神的尊称,在祭祀时,将真船、彩船放入海中,名为送瘟神。对这类民俗活动的描述,毛泽东在《送瘟神》一诗中写道:“纸船明烛照天烧”。
雅克萨抗俄战船
清朝顺治七年(1650),沙皇俄国入侵中国雅克萨城,后来又侵犯我的松花江,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一年(1682)巡视松花江时,沙皇俄国侵占中国雅克萨城,后来又侵犯我松花江。一六八九年,签订了举世闻名的中俄尼布楚条约,两艘红衣大炮可轮番发射,必要时可运至陆地。
南京船
这艘货船是明未清初在长江下游以北航行的,是中国古代一种优秀的帆船。
郑成功战船
郑成功是明清两代收复台湾的名将。在南明永历15年(1661年),郑成功率将士数万人,乘着这样的船从厦门出发,在台南禾寮港登陆,围攻荷兰总督之地的赤道,迫使荷兰总督投降台湾的怀抱。这样的战船就是一艘伟大的战舰。
郑和宝船。
(宝船)并不像宝船那样装饰。而郑和又称“三宝太监”):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就是这种船。排水量1700吨,125米宽,48米深12米。当时郑和统领二千七千八百人,十余艘船只,遍及东南亚、印度洋南岸、东非南岸等三十多个国家。宝船队规模宏大,航海技术精湛,航行地域广阔,政治、经济影响深远,为世界所瞩目。
闽南渔船
也叫白底船,用于运输和捕鱼。其坚固的结构,美丽的装饰,广泛用于闽南地区。
戚继光抗倭战船
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,蓬莱人,曾任登州卫尉,在家乡经营海防10多年。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奉调浙江抗倭寇,1562年迁往福建沿海,官至总兵。在福建沿海,戚继光所率的战船为大福船,大福船高大如楼,可容百人。据传,依大福船上抗敌,矢石炮高耸而发,遇敌船,如耕地般将敌船耕沉。两年后,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海战,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。新中国成立后,戚继光的防倭船成为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重点展品。
上一篇: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船舶发展演进史
下一篇:造木船之老手艺将面临失传?